梨锈病别名梨赤星病、梨羊胡子
梨锈病分布为害
梨锈病发生普遍,是梨树重要病害,严重年份个别梨园梨树感病品种的病叶率在60%以上。病菌主要寄主有梨树、木瓜、山植、棠梨和贴梗海棠等。转主寄主为松柏科的桧柏,此外还有欧洲刺柏、南欧柏、高塔柏、圆柏、龙柏、柱柏、翠柏、金羽柏和球桧等。
梨锈病症状
梨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新梢,严重时也为害幼果。
(1)枝干:病部稍肿起,后病部发黑发生龟裂。新梢被害后病部以上常枯死,并易在刮风时折断。
(2)叶片:开始在叶正面发生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数目不等,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的病斑,病斑中部橙黄色,边缘淡黄色,外面有一层黄绿色的晕,直径为4-5mm,大的可达7-8mm,表面密生橙黄色针头大的小粒点。天气潮湿时,其上溢出淡黄色粘液。粘液干燥后,小粒点变为黑色。病斑组织逐渐变肥厚,叶片背面隆起,正面微凹陷,在隆起部位长出灰黄色的毛状物。一个病斑上可产生十多条毛状物。锈子器成熟后,先端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病斑以后逐渐变黑,病叶易脱落。
(3)果实:初期病斑大体与叶片上的相似,后期在同一病斑的表面,产生灰黄色毛状的锈子器。病果生长停滞,往往畸形早落。
(4)转主:转主寄主桧柏发病,起初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淡黄色斑点,后稍隆起。在被害后的第2年3月间,渐次突破表皮露出红褐色或咖啡色的圆锥形角状物,此为病原的冬孢子角,在小枝上发生冬抱子角的部位,膨肿较显着。春雨后,冬孢子角吸水膨胀,成为橙黄色舌状胶质块,干燥时缩成表面有皱纹的污胶物。
梨锈病病原
病原为梨胶锈菌Gyrnnosporangium haraeanurn Syd.,属担子菌亚门。
梨锈病发病规律
(1)梨树的不同品种对梨锈病抗病性差异性很大。叶片生长在3周以上病原不能侵染。
(2)没有转主寄主,病原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循环,病害也就不能发生。转主寄主栽培而积广,数量大,给梨锈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3)4月初至5月上中旬降雨次数多、雨量大,则病害易流行。
梨锈病防治措施
(1)在不必要栽培桧柏的地方,砍掉果园四周5km.以内的桧柏,该病就不会发生了;同时,在梨的重点产区进行绿化时,不要使用桧柏。在已有桧柏而又不能砍除的风景区或城市绿化区,在春雨前剪除桧柏上的带菌枝条。
(2)①在3月上中旬(冬孢子角形成期)或7月上旬(锈孢子传播盛期),用20% 三哇酮乳油1000倍液喷洒柏树等寄主,可有效控制梨锈病的发生。②梨园5km以内存在转主寄主,往年梨锈病发生严重,应在5月初用药,具体时间应根据4月中旬至5月初的降雨量来定,当降雨量在5mm以上,自天降雨时间达4小时以上,从降雨之日起向后推1周左右喷药,用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2:160-200波尔多液,或4%农抗120水剂600-800倍液,或20%萎锈灵悬乳剂2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为兼治梨黑星病,可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