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黑星病分布为害
黑星病是黄瓜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为害广泛,难以铲除,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质量,减产可达50%以上,直至绝产。
黄瓜黑星病症状
幼苗发病时,真叶较子叶敏感,子叶上产生黄自色近圆形斑,薄而脆,容易破裂,病斑周围有时有黄色晕圈,后期稍明显。后期病部,中央脱落、穿孔,边缘呈星状开裂。生长点被害时,龙头变成黄白色,经2-3天烂掉形成秃桩,并流胶,湿度大时产生灰绿色或黑色霉状物。严重时近生长点多处受害,造成节间变短,茎及叶片畸形。茎部及叶柄受害时,病斑沿茎沟扩展呈菱形或梭形,病斑褪绿色,向下凹陷。有乳自色胶产生。后期病部为淡紫色至黑色,胶状物变成墟拍色,病部表面粗糙,严重时从病部折断,湿度大时产生烟黑色曝层。卷须受害,病部形成梭形病斑,黑灰色,卷须往往从病部烂掉。幼瓜和成瓜发病时,起初病斑很小,胶状物只有一小滴,难以发现,以后病斑逐渐扩大,胶状物增加,堆集在病斑周围,容易发现。潮湿时在病斑表面长出一层灰黑色霉层。幼瓜受害时,因病斑处的组织生长受抑制而使瓜条生长失去平衡,变得粗细不匀,弯曲畸形,严重时瓜条腐烂。
黄瓜黑星病病原
病原为瓜枝抱霉菌Cludosporium cucuinerinum Ell.et Arthur.,属半知菌亚门。
黄瓜黑星病发病规律
该病害发生要求低温、高湿条件,棚内温度为10摄氏度,相对湿度从下午6时到次日10时均高于90%,棚顶及植株叶面结露,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病菌主要从叶片、果实、茎蔓的表皮直接穿透,或从气孔和伤口侵入。潜育期随温度而异,一般棚室为3-6天,露地为9-10天。种植密度大,光照少,通风不良,保护地大灌水,重茬地,肥料少等情况下,发病重。
黄瓜黑星病防治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升高棚室温度,及时放风降低田问湿度,减少结露时间,可控制黑星病的发生。棚室内防止出现低温、高湿状态,白天气温保持在28-32摄氏度,相对湿度保持在60%,种植后至结瓜期控制浇水。收获后,病残体,并深埋或烧毁。
(2)播种前,可用55℃温水浸种巧分钟,也可用8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0分钟,洗净后催芽。每平方米苗床上用80%多菌灵8g处理土壤后播种。保护地栽培,在定植前10天,每55立方米空间用硫磺粉0.13kg,锯末0.25kg混合后分放数处,点燃后密闭棚室熏1夜,以杀死棚室中病菌。
(3)发病初期喷施10%苯醚甲环噢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40%氟硅哗乳油4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2.5%腈菌唑·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降低叶而酸度可大大减轻黑星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