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经济作物病虫草害 > 蚕豆枯萎病

蚕豆枯萎病

编辑:艳艳 浏览次数:948

在开花期或接近开花期开始发病,植株各部位均可受害。病叶初呈淡绿色,逐渐变为浅黄色,叶缘尤其是叶尖部分常变黑焦枯。叶片自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病叶常扭折、弯曲,干枯脱落。主要发生在东北、西北、云南、四川等地区。在轮作较困难的地区,发生较严重,轻者减产10%N30%,重者达50%以卜至全田毁灭。

蚕豆枯萎病

蚕豆枯萎病分布及为害

主要发生在东北、西北、云南、四川等地区。在轮作较困难的地区,发生较严重,轻者减产10%N30%,重者达50%以卜至全田毁灭。

蚕豆枯萎病症状表现

在开花期或接近开花期开始发病,植株各部位均可受害。病叶初呈淡绿色,逐渐变为浅黄色,叶缘尤其是叶尖部分常变黑焦枯。叶片自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病叶常扭折、弯曲,干枯脱落。病株茎基部有黑褐色病斑,稍凹陷,潮湿时常产生粉红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座。茎基部病斑逐渐向上发展,致使茎上部分嫩尖倾斜或下垂,整个植株枯死。根系受害,侧根和主根上均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条纹,逐渐发展,可导致主根变黑,皮层腐烂,须根全部坏死并消失。病株根系弱小,极易拔出。剖开病茎,可见维管束变黑。

蚕豆枯萎病病原特征

Fusariumoxysporumschl.f.sp.fabae称蚕豆尖镰孢霉,属半知菌亚门。菌丝无色或淡色。大型分生孢子无色,弯曲,镰刀形,两端狭窄,中部稍宽,顶端细胞长而尖锐,有脚胞,3~7隔,多数为5隔。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长圆形,0~1隔,极少产生。菌丝生长适温度为24~26℃,为35℃,为5~6℃,酸碱度范围为pH值4.5~8.9,适为pH值5.8—6.7。

蚕豆枯萎病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病菌在土壤中至少可存活3年,是次年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种子表面也可带菌,种子内部不带菌,播种带菌的种子,长出的幼苗便是病苗。病原在植株生长期间主要以分生孢子通过流水、农具等传播,从伤口侵入植株须根,再扩展到主根,在维管束组织的导管中生长发育,并向上蔓延。田间以结荚期发病较多,现蕾至结荚期为发病盛期。土壤含水量低于65%时发病重。缺肥及酸性土壤发病重。

蚕豆枯萎病发病条件

土壤湿度、温度和酸碱度对此病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土壤含水量低于65%时,发病率较高,土壤越干燥,病势发展越迅速,有的病株在结荚前便枯死。土壤湿度高、土质肥沃,病株将产生大量自生根,可延迟病势发展,有时病株仅一部分枯萎而其他部分仍能开花结实。土壤温度在l5℃时,病株开始显症,土壤温度升高,病害发展快,当达到25℃左右时,病株常迅速枯死。土镶温度高于32℃时,病害发展减缓。土壤肥力也影响此病的发展,在瘠瘦的土壤内比在肥沃的土壤内,病害发生较为普遍而严重。酸性土壤比碱性土壤易发病。

蚕豆枯萎病的防治措施

播种防治

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科学灌水,要求速灌速排。增施钾肥,增强豆苗的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

用种子重量0.25%的20%三唑酮乳油、0.2%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

用3%~4%的石灰水,或者40kg/亩草木灰加磷酸二氢钾2kg/亩,喷洒在豆根附近的土壤上,可以控制这种病害的蔓延。

在发病初期,可用下列药剂: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10%双效灵水剂l500~2000倍液;

25%丙环唑乳油2000~3000倍液;

45%噻菌灵悬浮剂1000倍液+9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浇灌豆田。发病严重时,7~10天后再灌1次。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关蚕豆枯萎病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蚕豆枯萎病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其他相关病害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豫B2-2010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