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粮食作物病虫草害 > 小麦白秆病

小麦白秆病

编辑:魏萍萍 浏览次数:1207

小麦白秆病病症

发生在我国四川北部、青海、甘肃及西藏高寒麦区,主要为害叶片和茎秆。小麦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病。常见有系统性条斑和局部斑点两种症状。条斑型 叶片染病 从叶片基部产生与叶脉平行向叶尖扩展的水渍状条斑,初为暗褐色,后变草黄色。边缘色深,黄褐色至褐色,每个叶片上常生2-3个宽为3-4mm的条斑。条斑愈合,叶片即干枯。叶鞘染病 病斑与叶斑相似,常产生一规则的条斑,条斑从茎节起扩展至叶片基部,轻时出现1-2个条斑,宽约2.5mm,灰褐色至黄褐色,严重时叶鞘枯黄。茎秆上的条斑多发生在穗颈节,少数发生在穗颈节以下1-2节,症状与叶鞘相似。斑点型 叶片上产生圆形至椭圆形草黄色病斑,四周褐色,后期叶鞘上生长方形角斑,中间灰白色,四周褐色,茎秆上也可产生褐色条斑。

小麦白秆病病原

Selenophoma tritici Liu, Guo et H.G.Liu称小麦壳月胞,属半知菌亚门。病菌分生孢子器埋生在寄主表皮下的气孔腔内,球形至扁球形,浅褐色或褐色,孔口突出在气孔处,大小49-81×49-65(μm);分生孢子梗缺,产孢细胞内壁芽殖式产孢,瓶型,外壁平滑无色。分生孢子从产孢细胞上的产孢点上生出,后由瓶梗处接连产生,分生孢子无隔无色,镰刀形或新月形,弯曲,顶端渐尖细,基部钝圆,大小12-26×1.5-3.2(μm)。孢子萌发时,芽管从两侧伸出。病菌生长温限0-20℃,适为15℃,25℃生长受抑。

小麦白秆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在青藏高原低温干燥的条件下,种子种皮内的病菌可存活4年,其存活率随贮藏时间下降。土壤带菌也可传病,但病残体一旦翻入土中,其上携带的病菌只能存活2个月。在田间早期病害出现后,病部可产生分生孢子器,释放出大量分生孢子,侵入寄主的组织,使病害扩展。该病害流行程度与当地种子带菌率高低,小麦品种的抗病程度及小麦拔节后期开花至灌浆阶段温湿度高低及田间小气候有关。在青藏高原7、8月多雨、气温偏低易于该病流行。向阳的山坡地,气温较高,湿度低,通风良好则发病轻;背阴的麦田,温度偏低,湿度偏大则发病重。在麦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小麦白秆病防治方法

(1)对小麦实行检疫,防止该病进入无病区。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其他相关病害

推荐防治产品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豫B2-20100047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火爆商标注册证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