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粮食作物病虫草害 > 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

编辑:刘帅 浏览次数:13498

别名:小麦黑脚病

小麦全蚀病分布为害

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是一种毁坏性较大的病害,被列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该病扩展蔓延较快,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由零星发生到大面积发生一般只需3年时间。

小麦全蚀病的症状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腐和基腐性病害,在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病,病菌只侵染根部和茎基部1-2节。幼苗发病后,植株矮化,下位黄叶多,分蘖减少,类似干旱缺肥状,初生根(种子根)和根茎(地中茎)变成黑褐色,严重时可造成全株连片枯死。

“全蚀”这个名词就是用来形容苗期被害严重时的状态。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抽穗后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在茎基部及叶鞘内布满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土壤干旱时,“黑脚”及“黑膏药”特征不明显,也不形成子囊壳,但茎基和根变成黑褐色,出现白穗。“黑脚”和“白穗”是成株期所特有的症状。

小麦全蚀病发病规律

小麦全蚀病属于性病害,病原为禾顶囊壳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土壤内的植株病残体及带菌粪肥中越冬、越夏。小麦播种后即可侵染,并陆续出现苗枯、黑脚、黑膏药、白穗等症状,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但以幼苗期和苗高15cm时被害为严重,病害的发生轻重受多种因素影响。连作重茬发病重;土壤沙质通气好、偏碱性发病重;土壤缺肥病重,施用铵态氮肥及增施磷肥可明显减轻发病;春季多雨,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发病。

小麦全蚀病防治措施

(1)严禁从病区调种,防止病害传入,保护无病区。

(2)对于零星发病区,坚持就地封锁,就地消灭。发病田单收单打,所收小麦严禁留种,且麦秆、麦糠不能直接还田,高茬收割,然后把病茬连根拔掉焚烧,尽量减少菌源。重病地块,可实行轮作换茬,推行麦菜、麦棉等轮作,以切断全蚀病菌源积累,控制病情发展。严重发生地块,三年内不种小麦而改种其他作物,可控制全蚀病的发生。同时,要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及铵态氮肥,合理灌溉,大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3)增施有机底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6000kg左右。化肥施用应注意氮、磷、钾的配比。据统计,当土壤磷达0.06%、全氮含量0.07%、有机质含量1%以上时,全蚀病发展缓慢;磷含量低于0.01%时发病重。

(4)深耕细耙,精细整地。在返青拔节期适时中耕,促进根系发育,加强水肥管理,灌浆期及时灌水降温,减轻干热风害,不用病残物积肥,施用腐熟的净肥。

(5)亩用40%多菌灵悬浮剂40m1,重病田亩用量可提高到60ml拌种,拌种时将药剂对水500m1,混配均匀后拌麦种l5kg,搅拌,凉干后即可播种。或用0.8%腈·戊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40-50拌种,或8.6%福美双·三唑酮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40-50拌种,或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5-18g/kg种子拌种。返青后还可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30毫升/亩,或12.5%硅塞菌铵悬浮剂20-30毫升/亩喷雾。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其他相关病害

推荐防治产品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豫B2-20100047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火爆商标注册证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