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粮食作物病虫草害 > 豆荚斑螟

豆荚斑螟

编辑:艳艳 浏览次数:4071

豆荚斑螟主要为害大豆—(黄豆),仅在部分地区部分时间在菜田为害。在广东年发生7代,无明显越冬现象。4—5月为害大豆,6—9月为害证豆及豆科绿肥,10—11月又为害秋播大豆。一般于秋季,尤其是干旱的条件下,发生数量多,为害较重。

【豆荚斑螟虫害名称】:

豆荚斑螟

【豆荚斑螟学名】:

EtiellazinckenellaTreitschke鳞翅目,螟蛾科。别名豆荚螟、豇豆荚螟、大豆荚螟、洋槐螟蛾、槐螟蛾。分布除西藏未见报道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分布。

【豆荚斑螟寄主】:

大豆、豇豆、豌豆、菜豆、扁豆、绿豆等豆科作物。

【豆荚斑螟为害情况】:

幼虫蛀荚,影响产量和质量。

【豆荚斑螟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一12mm,翅展20一24mm。头部、胸部褐黄色,前翅褐黄,沿翅前缘有一条白色纹,前翅中室内侧有棕红金黄宽带的横线;后翅灰白,有色泽较深的边缘。卵椭圆形,长约0.5mm,卵表面密布不规则网状纹,初产乳白色,后转红黄色。幼虫共5龄,各龄体长为0.6—2,2—6,6—9,9—13及14一18mm。初为黄色,后转绿色,老熟后背面紫红色,前胸背板近前缘中央有“人”字形黑斑,其两侧各有黑斑1个,后缘中央有小黑斑2个。气门黑色,腹足趾钩为双序环。蛹长9-10mm,黄褐色,臀刺6根。

【豆荚斑螟生活习性】:

本种主要为害大豆—(黄豆),仅在部分地区部分时间在菜田为害。在广东年发生7代,无明显越冬现象。4—5月为害大豆,6—9月为害证豆及豆科绿肥,10—11月又为害秋播大豆。一般于秋季,尤其是干旱的条件下,发生数量多,为害较重。成虫夜出,卵产于花瓣或嫩英上,散产或几粒一起,每雌可产80-90粒。幼虫孵化后,先在荚上吐丝做一丝囊,然后蛀入荚内,咬食种子。老熟幼虫落地在表土中作茧化蛹。卵期3—6天,幼虫期9—12天,成虫寿命6—7天。

【豆荚斑螟防治方法】:

(1)及时田间落花、落英,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英,以减少虫源;

(2)在豆田架设黑光灯,诱杀成虫;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关豆荚斑螟的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豆荚斑螟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其他相关病害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5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豫B2-2010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