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白腐病别名
大蒜白腐病又名大蒜菌核病
大蒜白腐病分布为害
白腐病是大蒜的一种主要病害。各地均有发生,西北地区发生重。
大蒜白腐病症状
生长期和贮藏期均可发病。大蒜萌发期,带菌蒜种在表皮下形成黑色菌核,严重的直接导致蒜种不发芽或生根不良,随后蒜种表面呈水渍状凹陷,软化腐烂,表面形成白色菌丝和球形菌核。大蒜幼苗返青期受侵染的植株叶片发黄,长势极弱,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发展,植株在田间极易拔出,其根部已软化腐烂,根以及腐烂的鳞茎表面附有大量白色菌丝和黑色球形菌核,受害严重的植株很快枯死,造成田间缺苗。
进人蒜薹生长期,蒜薹、蒜瓣已开始分化,随着田间植株抗病能力的增强以及气温升高,不再出现大量死苗,但受侵染植株长势较弱,生长不良。大蒜收获后贮藏期间,带菌蒜瓣上的病原以菌丝形态潜伏,少数在蒜瓣表面形成浅褐色凹斑。
大蒜白腐病病原
病原为白腐小核菌Sclerotium cepivorumBerk.,属子囊菌亚门。
大蒜白腐病发病规律
病原在地而越冬,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直接从根部或近地面处侵入,引起发病。地温12.5℃左右,适合于白腐病菌核形成和菌丝生长,潜伏于蒜种上的菌丝很快显症,在蒜种表面形成黑色球形菌核。第2年3月下旬正值大蒜幼苗返青期,开始浇头水,此时植株抗病能力较弱,而5-20cm地温平均7-80℃,又正适合于自腐病菌核萌发侵染和菌丝的生长,土壤中菌核随流水迅速萌发在田间不断形成再侵染,为害植株造成田间大量死苗;;4月中下旬达到死苗高峰期,进人5月份以后,随着地温的升高以及植株抗病能力的增强,田间为害减轻,逐渐不再死苗。
大蒜白腐病防治措施
(1)播前搞好蒜种处理,可有效切断初侵染途径,预防病害发生。蒜种播前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蒜种处理。具体方法是每50kg蒜种,用药剂500g对水3-5kg(均匀淋洒于蒜种上)进行处理,晾干后播种。
(2)大蒜白腐病为土传病害,连作是发病的重要途径。因此大蒜要严格与葫芦科、禾本科、十字花科、茄 科实行3-4年以上的轮作。
(3)预防大蒜白腐病的主要田间措施是早春进行追肥提苗,松土、排涝降渍,促进大蒜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带出田间晒干集中烧掉;严禁就地撒放和沤肥,以防把病菌再带入田间。
(4)发病初期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用75%蒜叶青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 60kg喷雾防治,每7-10天1次,连续用药2次。也可用 75%蒜叶青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灌淋根茎,每隔7-10天1次,连续用药2次。灌淋根茎法较喷雾防治法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