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褐斑病别名
葱叶尖黄萎病
葱褐斑病分布为害
葱褐斑病南方终年均见为害,多雨高湿季节发病重。北方5-10月均可发生。
葱褐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易从上部开始,初为水径状黄揭斑点,继而生成梭形病斑,一般长10-30mm,宽3-6mm,斑中部灰褐色,边缘褐色,斑面上易产生黑色小点,即子炎壳,严币时,数个大病斑融合,导致叶片局部干枯。
葱褐斑病病原
病原为葱球腔菌Mycosphaerella schenopras1(liahenh.)Schroet和图拉球腔菌,ifvcosphaella tu.lasnci (Jancz.)Lindau.,均属子囊菌亚门。
葱褐斑病发病规律
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借风雨或灌溉水进行传播。从伤口或自然孔日侵人,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此外种子也可带菌,引起叶片发病。气温18-25摄氏度,相对湿度高于85%及土壤含水易发病,栽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生长势衰弱的重茬地发病重。
葱褐斑病防治措施
(1)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
(2)加强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葱地过湿,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抗病力。
(3)发病初期喷洒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或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7-10天I次,连喷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