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小菌核病分布为害
葱小菌核病是葱的一种普通病害,通常发病较轻,发生严重时使部分植株死亡或造成鳞茎腐烂。
葱小菌核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花梗,发病初叶片或花梗先端变色,渐延及下方,叶色褪绿变褐,植株部分或全部下垂 枯死。地下部变黑腐败。后期病部呈灰白色,内部长有白色绒状霖,并混有黑色短杆状或粒状菌核。菌核多分布在近地表处,呈不规则形,有时整个合并在一起。
葱小菌核病病原
病原为大蒜核盘菌Sclerotinia allii Sawada.,属子囊菌亚门。
葱小菌核病发病规律
该病为病害。病菌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翌年借风、雨传播。在温度20℃左右,土壤湿度较大 时发生严重。一年中,晚春至初夏时,温暖而多雨易发病。
葱小菌核病防治措施
(1)收获后及时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
(2)与非葱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
(3)雨后及时排水、降低湿度。
(4)发病初期)F始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乙稀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