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新梢,受害部位产生白色或灰白色的粉状物。
核桃白粉病简介
核桃白粉病是核桃的常见的叶部病害。干旱季节,发病率高,造成早期落叶,影响树势和产量。危害发生在各核桃产区。
核桃白粉病为害症状
核桃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新梢,受害部位产生白色或灰白色的粉状物。
(1)枝干:新梢发病后,节间缩短,叶形变狭,叶缘卷曲,质地硬脆,渐变褐色枯焦,冬季落叶后,病梢呈灰白色。
(2)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产生退绿或黄色斑块,严重时叶片变形扭曲,皱缩,嫩芽不展开。并在叶片正面或反面出现白色、圆形粉层,即病菌的菌丝和无性阶段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在粉层中产生褐色至黑色小粒点,或粉层消失只见黑色小粒点,即病菌有性阶段的闭囊壳。
核桃白粉病病原物
病原为山田叉丝壳菌Microsphaera yamadai (Salm.) Syd.和核桃球针壳菌。Phyllactinia fraxini (de Candolle) Homma.。
①山田叉丝壳。菌丝外生,稀疏,易消失。分生孢子无色,椭圆形,单生,(20~29)?m×(12~15)?m。闭囊壳多在叶背面聚生或散生,黑褐色,球形,直径73~130?m。附属丝5~10根,坚硬,直或微弯,基部褐色,顶部叉状分枝2~3次,末枝反卷。子囊4~6个,无色,广卵形或椭圆形,(49~73)?m×(38~44)?m。子囊孢子3~8个,无色,单胞,椭圆形,(16~23)?m×(10~15)?m。
②核桃球针壳菌。菌丝叶背生,灰白色,斑块状,常存留。分生孢子单独顶生,棍棒形或顶端突出倒卵形,(43~66)?m×(14~26)?m。闭囊壳聚生,褐色,扁球形,直径153~241?m。附属丝5~22根,直或微弯,透明,无隔膜,基部膨大成球形,顶端尖细。子囊10~24个,无色,长椭圆形或长卵形,有柄,(59~103)?m×(24~45)?m。子囊孢子2个,无色,椭圆形,(23~44)?m×(14~25)?m。
核桃白粉病侵染循环
病原以闭囊壳在落叶或病梢上越冬。春季气温上升,遇到雨水,闭囊壳吸水膨胀破裂,散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到幼嫩芽梢及叶上,进行初次侵染。发病后的病斑上多次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秋季病叶上又产生小粒点即闭囊壳,随落叶越冬。
核桃白粉病发生因素
温暖气候,潮湿天气都有利于该病害发生。植株组织柔嫩,也易发病,苗木比大树更易受害。
核桃白粉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核桃展叶至开花期,及时多次摘除病梢、病叶;核桃采收后,结合修剪,剪除病梢、病芽、扫除落叶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喷雾防治。在夏季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喷雾,效果也很好。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关核桃白粉病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核桃白粉病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