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举肢蛾幼虫蛀食核桃果实和种仁,被害果变黑,故称“核桃黑”,常提早脱落。第2代幼虫多于青皮内蛀食,被害处变黑很少落果。
![新闻水印二维码2017.7.jpg 新闻水印二维码2017.7.jpg]()
核桃举肢蛾简介
核桃举肢蛾学名: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属鳞翅目,举肢蛾科。为害核桃。
核桃举肢蛾为害症状
核桃举肢蛾幼虫蛀食核桃果实和种仁,被害果变黑,故称“核桃黑”,常提早脱落。第2代幼虫多于青皮内蛀食,被害处变黑很少落果。
核桃举肢蛾发生因素
(1)发生世代:河北、山西一年发生1代,北京、陕西1~2代,河南2代。
(2)越冬及初次虫源:以老熟幼虫于树冠下土中,或在杂草中结茧越冬,少数可在干基皮缝中越冬。
(3)发生因素:
①气候因素。一般窝风阴湿处和深山区发生重,避风向阳干燥处和浅山区发生轻。阴坡地比阳坡地、沟里比沟外发生重。
②栽培因素。凡是土壤湿度大、杂草丛生处发生必重。荒坡地比经常耕作地发生较重。成虫羽化期多雨潮湿的年份发生重,干旱年份较轻。
核桃举肢蛾形态特征
(1)成虫:雌蛾体长4~8mm,翅展13~15mm,雄蛾体较小。体黑褐色,有光泽。触角丝状。密被白色茸毛。头胸部颜色较深,复眼朱红色。下唇须发达,向前突出,呈牛角状弯向内方。前翅狭长,缘毛很长,翅上有4个明显的小白斑。后翅披针状,缘毛长于翅宽。后足较长,一般超过体长,栖息时向体侧后方举起,故名举肢蛾。后足胫节中部和端部有黑色毛束。体腹而银白色。
(2)卵:椭圆形,长0.3~0.4mm,初产乳白色,后渐变为黄白色,孵化前呈红褐色。
(3)幼虫:初孵幼虫乳白色,头部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9~13mm,淡黄色,体背中央有紫红色斑点。腹足趾钩为单序环状。
(4)蛹:蛹:纺锤形,黄褐色,长4~7mm。初期为黄白色,近羽化时呈黑褐色,并可见红色复眼,气门突出少蛹两侧,清晰可见。
(5)茧:长椭圆形,褐色,长7~10mm。上附草末和细上粒,在较宽的一端有一圈灰白色缝合线,为成虫羽化时的出孔口。
核桃举肢蛾生活习性
(1)成虫:成虫昼伏夜出,略有趋光性,多在树冠下部叶背活动和交配。卵多散产于两果相接的缝隙处,少数产于梗洼、萼洼、叶腋,或叶上。
(2)幼虫:幼虫蛀入果实内,纵横食害,形成蛀道,粪便排于其中。蛀孔外流出透明,或琥珀色水珠,此时果实外表无明显被害状,后则青果皮皱缩变黑腐烂,引起大量落果。
核桃举肢蛾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深翻树盘。晚秋季或早春深翻树冠下的土壤,破坏冬虫茧,可消灭部分越冬幼虫,或使成虫羽化后不能出土。②摘除被害果。受害轻的树,在幼虫脱果前及时摘除变黑的被害果,可减少下一代的虫口密度。
(2)药剂防治:
①成虫产卵盛期及幼虫初孵期,树冠喷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杀灭菊酯乳油3 000倍液等,隔10~15天喷1次,共喷3次,将幼虫消灭在蛀果之前,效果很好。
②成虫羽化前,或个别成虫开始羽化时,在树干周围地面喷施50%辛硫磷乳油300~500倍液,用药7.5kg/hm2,以毒杀出土成虫。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关核桃举肢蛾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核桃举肢蛾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