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核菌穗腐病,丝核菌侵入玉米果穗后,早期在果穗上长出橙粉红色霉层,后期病果穗变为暗灰色,在外苞叶上生出白色至橙红色或暗褐色至黑色小菌核。
玉米丝核菌穗腐病为害症状
丝核菌侵入玉米果穗后,早期在果穗上长出橙粉红色霉层,后期病果穗变为暗灰色,在外苞叶上生出白色至橙红色或暗褐色至黑色小菌核。
玉米丝核菌穗腐病形态特征
RhizoctoniasolaniKü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此外(R.cerealisVanderHoeven称禾谷丝核菌中的CAG-3、CAG-6、CAG-8、CAG-9、CAG-10等菌丝融合群也是该病重要的病原菌,其中CAG-10对玉米致病力强。(不同玉米种植区玉米纹枯病的立枯丝核菌的菌丝融合群及致病性不同。引发典型症状的主要是立枯丝核菌R.solaniAG-1IA菌丝融合群。华北地区AG-1IA、AG-lIB、AG-3、AG-5四个菌丝融合群都能侵染玉米。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着AG-4、AG-1IA两个菌丝融合群,其中AG-4对玉米幼苗致病力较强,成株期AG-1IA的致病力较强。该菌群是一种不产孢的丝状。菌丝在融合前常相互诱引,形成完全融合或不完全融合或接触融合三种融合状态。玉米纹枯病菌为多核的立枯丝核菌,具3个或3个以上的细胞核,菌丝直径6~10um.菌核由单一菌丝的分枝密集而形成或由菌丝密集而成。该菌在土壤中形成薄层蜡状或白粉色网状至网膜状子实层。
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cucumem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界、担子菌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胶膜菌目、亡革菌属担子桶形或亚圆筒形,较支撑担子的菌丝略宽,上具3~5个小梗,梗上着生担孢子;担孢子椭圆形至宽棒状,基部较宽,大小7.5~12×4.5~5.5(um)。担孢子能重复萌发形成2次担子。
玉米丝核菌穗腐病传播途径
玉米丝核菌以休眠菌丝和菌核在籽粒、土壤或植物残体上越冬。该菌大多为表面生。
玉米丝核菌穗腐病发病条件
温暖、潮湿的天气有利于该菌的侵染和病害扩展。
玉米丝核菌穗腐病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播种或移栽前,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
(4)育苗移栽或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5)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
(6)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穴施杀虫的药土,
(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9)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密植,及时摘除茎部处2-3片叶子,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及时病株、老叶,集中烧毁,病穴施药。
(10)及时喷施除虫药,防治好蚜虫、灰飞虱、玉米螟及地下害虫,断绝虫害传毒、传菌途径;防止病菌、病毒从害虫伤害的伤口进入而危害植株。
(11)高温干旱时应经常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
(12)适当调节播种期,尽可能使该病发生的高峰期,即玉米孕穗至抽穗期,不要与雨季相遇。
二、生物防治:
(1)浸种剂:
80%剂402水剂5000倍液浸种24小时后,捞出晾干即可播种。
(2)发病时喷施:
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
(3)药土:
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份+适量杀螟丹粉剂+30份干细土
干旱缺水地区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点心叶,防效80%左右
三、化学防治:
(一)拌种剂:
用种子重量用种子0.2%的10%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拌种,堆闷24~48小时后播种。
用种子重量0.4%的50%萎锈灵或50%敌克松或甲基硫菌灵或40%拌种双或50%多菌灵拌种。
拌种方法:先把药剂加适量水喷在种子上拌匀,再堆闷4-8小时后直接播种。
提倡使用玉米专用种衣剂20%福·克悬浮种衣剂、5%根保种衣剂拌种、2.5%咯菌腈种衣剂拌种。
(二)药土:
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份+适量杀螟丹粉剂+30份干细土干旱缺水地区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点心叶,防效80%左右
(三)喷施用药: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0%多菌灵悬浮剂700~800倍液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4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视病情防治1次或2次,重点喷施穗部。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玉米丝核菌穗腐病的防治方法,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玉米丝核菌穗腐病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