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经济作物病虫草害 > 棉花角斑病

棉花角斑病

编辑:任姣姣 浏览次数:2970

别名:棉花角点病

棉花角斑病分布为害

棉花角斑病是棉花上一种常见的性病害。重病田发病率可高达80%-,造成幼苗死亡、叶片枯死、蕾铃脱落及烂铃,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各棉区均有发生。

棉花角斑病的症状

角斑病从子叶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病菌可以侵染棉花的种芽、叶片、茎、枝、苞叶和棉铃。叶片发病时,先在叶片背面出现深绿色小点,而后迅速扩大形成圆形或近圆形油浸状(水渍状)暗绿色病斑。对光观察有透明感,这是角斑病的典型症状之一。此时,在叶片正面也显现病斑,可星星点点散生,严重发病时也可很多病斑连接成片。病斑受叶脉限制,多呈多角形。病菌也可沿主脉扩展形成褐色条状,甚至引起叶片皱缩扭曲或干枯,严重感病时,叶片提早枯黄脱落。

若天气多雨、空气潮湿,幼茎也可发病,形成黑绿色的水渍状长形条斑,严重时幼茎中部凹陷变细,甚至折断。枝条受侵染后,一般呈褐色至黑褐色溃疡条斑,有时可导致枯死。顶芽染病会造成烂顶。湿度大时,病部分泌出黏稠状黄色菌脓(可经雨水继续传播),干燥条件下变成薄膜状或碎裂成粉末状。花、蕾的苞叶受侵染后所产生的症状与叶片上的相似。(注:棉铃的发病通常是从苞叶扩展蔓延的)感病的棉铃开始在铃柄附近发生油浸状的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病斑,且变成黑色,中央部分下陷,有时病斑连起来呈不规则形状的较大病斑,造成大量的烂铃(黑桃)。

棉花角斑病的病原

病原为野油菜黄单胞菌锦葵致病变种(棉角斑病黄单胞菌),属。

棉花角斑病发病规律

棉花角斑病是一种病害,带菌种子和病残体是初侵染源。在温度30-36℃、空气湿度85%以上时,利于该病的发展流行。导致大面积发病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连作重茬,土壤中病残体带菌较多;②阴雨天气较多,特别是部分棉田还遭受暴风雨及雹灾,棉花枝叶破损,有利于病菌侵染;③品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棉花角斑病防治措施

(1)雨后及时排除积水,中耕散墒,遇旱浇水时注意不要大水漫灌。同时,注意施肥要合理搭配,不要过量使用尿素等氮肥。

(2)把棉田中的落叶和整掉的枝、叶等及时田外,集中销毁或深埋。

(3)对于发病的地块,可用72%农用链霉素1500-2000倍液,或25%络氨铜500倍液,或65%代森锌600倍液喷雾防治。为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可同时加配质量好的叶面肥(以含氮磷钾成分的为宜)、植物生长促进剂(如芸苔素、复硝酚钠等),间隔5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2-3次。拌种可用1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其他相关病害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豫B2-2010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