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小地老虎以其幼虫为害幼苗,取食幼苗心叶,切断幼苗近地面的根茎部,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地块甚至绝收。
棉花小地老虎发生规律:
(1)世代。小地老虎年发生代数因地区、气候条件而异。在我国从北到南1年发生1-7代。在辽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每年发生2-3代,黄河流域棉区每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棉区每年发生4-5代,华南和西南棉区每年发生6-7代。
(2)越冬。小地老虎是-种迁飞性害虫,在南岭以南,1月份平均气温高于8℃的地区,终年繁殖为害;南岭以北,北纬33°以南地区,有少量幼虫和蛹越冬,在北纬33°以北,1月份平均温度0℃以下地区,不能越冬。因此,我国北方地区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均由南方迁入。
(3)气候。当年3-4月雨水少,有秘于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和成虫交配产卵,小地老虎就有大发生的可能。
(4)栽培。地势较低、土壤湿度大、杂草种类多且生长茂密,适宜小地老虎生长发育和繁殖。
棉花小地老虎形态特征:
(1)成虫。头部及胸部背面暗褐色。雌蛾触角丝状,雄蛾触角基半部双栉齿状,端半部丝状。前翅暗褐色,前缘及外横线至中横线部分,有的个体可达内横线,呈黑褐色。肾形纹、环形纹和楔形纹均镶黑边;肾形纹外侧有1个向外的楔形黑斑,至外缘线内侧有两个向内的楔形黑斑。后翅灰白色,翅脉及外缘黑褐色。足胫节与附节外缘灰褐色,中、后足各节末端有灰褐色环纹。
(2)卵。半球形,表面有纵横相交的隆线,有些纵线2-3叉型。初产乳白色,后变黄褐色,有红晕圈,孵化前有黑点。
(3)幼虫。黄褐色至黑褐色,表皮粗糙,布满大小不等的颗粒,尤以深色处明显。头部后唇基呈等边三角形,颅中沟很短,额区直达颅顶,顶呈单峰。腹部1-8节背面各有4个毛片,后2个比前2个大1倍以上。臀板黄褐色,有两条明显的深褐色纵带。
(4)蛹。红褐色至暗褐色。腹部第4-7节基部有1圈刻点,背面的大而色深。腹末具臀棘1对。
棉花小地老虎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轮作倒茬,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稻棉轮作,恶化地老虎生存环境。春播前进行春耕细耙等整地工作可消灭部分卵和早春的杂草寄主,同时在作物幼苗期结合中耕松土,田内外杂草并将其烧毁,均可消灭大量卵和幼虫。秋季翻耕田地,曝晒土壤,可杀死大量幼虫和蛹。在清晨刨开断苗附近的表土捕杀幼虫,连续捕捉几次,效果也较好。受害重的田块可结合灌水淹杀部分幼虫。
(2)物理防治。黑光灯诱杀:成虫盛发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糖醋酒液诱杀成虫。成虫盛发期,在田间设置糖醋酒盆诱杀成虫,糖醋液配制比例为红糖6份、醋3份、酒1份、水10份,再加适量敌百虫等农药即成。泡桐叶诱杀幼虫。将刚从泡桐树上摘下的老桐叶,用水浸湿,于傍晚均匀放于苗地地面上,每亩放置60-80张,清晨检查,捕杀叶上诱到的幼虫,连续3-5天,效果较好,也可将泡桐叶在90%晶体敌百虫200倍液中,10小时后取出使用;毒饵诱杀:40%乐果乳油25毫升,用适量水将药剂稀释,然后拌入炒香的麦麸、豆饼、花生饼、玉米碎粒等饵料中,用量为每亩2.5千克,于傍晚均匀撒入田间,有较好的诱杀效果。也可用50%辛硫磷100克加水2.5千克,喷在100千克切碎的鲜草上,于傍晚分成小堆放置在田间,用量为每亩15千克。次日清晨拣拾死虫,防止其复活。
(3)药剂防治。小地老虎1-3龄幼虫期抗药性差,且暴露在芝麻植株或地面上,是喷药防治的时期。傍晚喷药,植株、地面都要均匀喷雾。4-6龄幼虫,因其隐蔽性强,药剂喷雾难以防治,可使用撒毒土和灌根等方式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10%除尽悬浮剂20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或25%快杀灵乳油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20%菊?马乳油3000倍液喷雾。也可用25%的敌百虫粉剂1千克,拌细土40千克,于傍晚撒于田间。此外,还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灌根。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关棉花小地老虎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棉花小地老虎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