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经济作物病虫草害 > 棉花黄萎病

棉花黄萎病

编辑:任姣姣 浏览次数:2850

棉花黄萎病分布为害

棉花黄萎病是为害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有人称它为“癌症”。经调查,新茬地块发生较轻,重茬地块发生较重;长势强的棉田发生较轻,长势弱的棉田发生较重。根据历年棉田生产经验可知,黄萎病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减产10%-30%,发生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80%以上,甚至绝收,对此病的管理一定要引起广大棉农的注意。

棉花黄萎病的症状

棉花黄萎病能在棉花整个生长期间侵染为害。黄萎病一般在播种1个月以后出现病株,由于受棉花品种抗病性、病原菌致病力及环境条件的影响,黄萎病呈现不同症状类型。

(1)幼苗期:一是病叶边缘褪绿发软,呈失水状,叶脉间出现不规则淡黄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变褐色干枯,维管束明显变色。二是有些病株在苗期不明显,外观看上去正常,但切开棉花横截面,部分木质部和维管束已变成暗褐色。

(2)成株期:黄萎病在现蕾期后才逐渐发病,一般在6月下旬,黄萎病病株出现逐渐增多,到七八月份开花结铃期发病达到峰。近年来,其症状呈多样化的趋势,常见症状有:

①病株由下部叶片开始逐步向上发展,叶脉间产生不规则的淡黄色斑块,叶脉附近仍保持绿色,病叶边缘向上卷曲。

②有时叶片叶脉间出现紫红色失水萎蔫不规则的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变成褐色枯斑甚至整个叶片枯焦,脱落成光秆。

③有时生长在主干上的或侧枝上的叶片大量脱落枯焦后,在病株的茎部或落叶的叶腋里,可长出许多赘芽和枝叶。

④在7-8月份,棉花铃期,在盛夏久旱遇暴雨或大水漫灌时,田间有些病株常发生一些急性型黄萎病症状,先是棉叶呈水烫样,继而突然萎垂,逐渐脱落成光秆。

⑤有些黄萎病黄化但植株不矮缩、结铃少;有些黄萎病株变得矮小,几乎不结铃,甚至死亡。

棉花黄萎病的病原

病原为大丽轮枝孢子,和黄萎轮枝孢子,均属半知菌亚门。

棉花黄萎病发病规律

(1)传播途径:①棉花种子传病,这种现象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证实。②病株残体传播,棉田中的病株、病叶、病枝残体可直接落到地里或用以沤制堆肥,是造成再循环传播黄萎病的重要途径,有的当年的病株落叶都会对当年的新棉株、健康棉株造成侵染。③流水和农业操作也会造成病害蔓延。④带菌土壤传播,黄萎病菌在土壤中,能以腐殖质为生或在病株残体中休眠,在土壤中能存活长达20-25年之久,连作棉田土壤中不断积累菌量,发病严重。棉田一旦传入黄萎病菌,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以很快的速度蔓延为害(特别是遇雨后)。

(2)发病条件:①黄萎病发病的适温度为22-25℃,高于30℃,发病缓慢,35℃以上时,症状暂时隐蔽。在6月份,棉苗4-5片真叶时开始发病,田间出现零星病株;现蕾期进入发病适宜阶段,病情迅速发展;在7-8月份,花铃期达到高峰。②棉花品种不同,对黄萎病的抗性也不同。③棉花生育期不同,抗病也不同,棉花由营养生长进人生殖生长时,抗病性开始下降,黄萎病的发生逐渐加重。④耕作栽培条件不同,黄萎病发生率也不同。棉田连作,土壤中病菌数量累积愈多,病害愈重;水愈大,病害传播愈快;营养失调也是促成寄主感病的诱因,氮、磷是棉花不可缺少的营养,但偏施或重施氮肥,反能助长黄萎病的发生。

棉花黄萎病防治措施

(1)选抗病品种,是防治黄萎病、提高棉花产量为经济、有效的措施。生产上可选用中棉所45、鲁棉研18等品种。

(2)在棉田种植3-5年的田块或病株较多的田块采取轮作方式。以多年种植禾木科作物的田块轮换倒茬。

(3)清洁棉田,减少土壤菌源,及时清沟排水,降低棉天湿度,使其不利于病菌滋生和侵染。平衡施肥,氮、磷、钾合理配比使用,切忌过量使用氮肥,重施有机肥,侧重施氮、钾肥,以利棉株健壮生长,增强自身的抗逆能力。整个生长期喷施黄腐酸钾3-4次,可减少黄萎病的发病概率。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其他相关病害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豫B2-20100047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火爆商标注册证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