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经济作物病虫草害 > 豇豆菌核病

豇豆菌核病

编辑:袁琳琳 浏览次数:5979

豇豆菌核病是豇豆上重要病害,棚室或露地均有发生,各地广泛分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与霜霉病、白粉病防治方法相似,结合杀菌剂使用。

    豇豆菌核病症状

在进入开花结荚阶段,病株基部呈灰白色,致全株枯萎,剖开病茎可见鼠粪状菌核。荚染病初呈水渍状后逐渐变成灰白色,有的长出黑色菌核。

    豇豆菌核病病原

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n称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盘小,呈小杯状,浅肉色至褐色,单个或几个从菌核上生出,直径0.5-1cm,柄褐色细长,弯曲,长3-5cm,向下渐细,与菌核相连。菌核形状多样,长3-15μm。子囊圆柱形,120-140μm×11μm,孢子通常8个,单行排列,椭圆形,8-14μm×4-8μm,侧丝细长,线形,无色,顶部较粗。

    豇豆菌核病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或混在堆肥及种子上越冬。翌年,越冬菌核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成熟后,将囊中孢子射出,随风传播:孢子放射时间长达月余,侵染周围的植株。此外,菌核有时直接产生菌丝。病株上的菌丝具较强的侵染力,进行再侵染扩大传播。菌丝迅速发展,致病部腐烂。当营养消耗到一定程度时产生菌核,菌核不经休眠即萌发。
    该病在较冷凉潮湿条件下发生,适温5-20℃,15℃适,子囊孢子0-35℃均可萌发,以5-10℃有利;菌丝在0-30℃能生长,20℃适-菌核形成的温度与菌丝生长要求的温度一致,菌核50%经5分钟致死。病菌对湿度要求严格,在潮湿土壤中,菌核只存活1年;土壤长期积水,1个月即死亡;在干燥土壤中能存活3年多,但不易萌发。菌核萌发要求高湿及冷凉的条件,萌发后子囊的发育需要连续l0天有足够的水份。相对湿度70%,子囊孢子可存活21天;相对湿度100%只存活5天;大田条件下,散落在豆叶上的子囊孢子存活12天。病菌的接种体及菌丝侵染豇豆时,要求植株表面保持自由水48-72小时,相对湿度低于100%,病菌即不能侵染。豇豆菌核病一般在开花后发生,病菌先在衰老的花上取得营养后才能侵染健部,受害期较长。

    豇豆菌核病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2)可与水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
    (3)加强栽培管理。
    ①覆盖地膜。利用地膜阻挡子囊盘出土,要求铺严。有条件的可铺盖沙泥,阻隔病菌。
    ②科学肥水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灌溉,严禁大水漫灌,并在于囊盘出土盛期中耕,后灌水覆地膜闭棚升温,利用高温杀死部分菌核。
    ③中期管理。勤松土、除草,摘除老叶及病残株。从初花期开始,坚持进行数次。
    ④收获后田间病残组织,并进行深耕整地,把大部分菌核埋在3cm以下。
    (4)种子处理。
    从无病株上采种,如种子中混有菌核及病残体,播前用10%盐水浸种,再用清水冲洗后播种。
    (5)农药防治。
    必要时喷洒50%乙烯菌核利(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35%菌核光悬浮剂(多菌灵磺酸盐)700倍液、50%多·霉威(多菌灵加乙霉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甲硫·霉威(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60L,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豇豆菌核病的防治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在平时要多注意观察,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其他相关病害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豫B2-20100047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火爆商标注册证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