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病虫草害 > 紫甘蓝菌核病

紫甘蓝菌核病

编辑:艳艳 浏览次数:688

紫甘蓝菌核病此病全生育期均发生。前期主要为害茎基部和基部叶片,形成水渍状暗灰色坏死斑,迅速发展腐烂,使植株萎蔫死亡,病部产生浓密絮状白霉,以后转变成鼠粪状菌核。

【紫甘蓝菌核病症状】

紫甘蓝菌核病此病全生育期均发生。前期主要为害茎基部和基部叶片,形成水渍状暗灰色坏死斑,迅速发展腐烂,使植株萎蔫死亡,病部产生浓密絮状白霉,以后转变成鼠粪状菌核。结球期染病,多从根茎或基部叶片开始侵染,亦呈水渍状腐烂,发展迅速,同时在病部产生浓密絮状白霉,形成黑色菌核。花期染病,主要由根茎部或从下部叶片开始侵染,病部呈暗灰绿色坏死腐烂,随病害发展,植株由下向上逐渐萎蔫枯死,剖茎可见髓部生有黑色颗粒状菌核。

【紫甘蓝菌核病病因】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里越冬。在5~20℃并吸足水分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弹放出的子囊孢子,经气流、浇水传播,引起植株发病。棚室内主要通过病组织上的菌丝与健株接触传染,使病害蔓延。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范围较广,但不耐干燥,相对湿度85%,以上有利于发病。此外,带病的种苗调运和移栽病苗,可扩大传播。

【紫甘蓝菌核病防治方法】

1.紫甘蓝收获后及时仔细病残体,深翻土壤,将遗漏的菌核深埋在土壤深层使之不能萌发出土。病重棚室进行土壤处理。

2.冬春季棚室注意通风排湿,生长期及时基部老黄病叶及病株。

3.在早春子囊盘萌发刚出土时,结合中耕管理及时铲除子囊盘,减少初侵染源。

4.发病初期随时染病组织并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1200倍液,或40%施加乐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7~10天防治1次。有条件的选用上述药剂的粉尘剂喷粉或采用常温烟雾施药防治效果更理想。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关紫甘蓝菌核病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紫甘蓝菌核病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其他相关病害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5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豫B2-2010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