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玉米茎基腐病、玉米青枯病
玉米茎腐病分布为害
近几年,由于玉米自交系、杂交系品种在各地区之间引种频繁,使本来抗病性较差的自交系和部分杂交系的原种在各地区广为种植,从而导致该病在各玉米产区之间相互传播,造成植株早枯,子粒瘪瘦不饱满,严重影响玉米的原种产量,给农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一般套种玉米和夏播玉米的发病率达10%-25%,严重者达50%左右,造成减产约25%。
玉米茎腐病的症状
该病为全株表现的侵染性病害。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一般从灌浆至乳熟期开始发病,典型症状表现为:
(1)茎叶青枯型。发病时多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呈水渍状而青枯,而后全株青枯。有的病株出现急性症状,即在乳熟末期或蜡熟期全株急骤青枯,没有明显的由下而上逐渐发展的过程,这种情况在雨后忽晴天气时多见。
(2)茎基腐烂型。植株根系明显发育不良,根少而短,病株茎基部变软,剖茎检查,髓部空松,根茎基部及地面上1-3节间多出现黑色软腐,遇风易倒折,在潮湿时病部初期出现白色,后期为粉红色霉状物。
(3)果穗腐烂型。有的果穗发病后下垂,穗柄变柔软,苞叶青枯、不易剥离。病穗子粒排列松散、易脱粒,粒色灰暗,无光泽。
玉米茎腐病的病原
病原菌有禾谷镰孢、串珠镰刀菌,均属半知菌亚门;瓜果腐霉、肿囊腐霉和禾生腐霉,均属鞭毛菌亚门。
玉米茎腐病发病规律
目前对此病的防治措施仍以采用抗病品种为主,但因品种的选育周期长,往往开始比较抗病,4-5年后又变为感病品种,从而给生产上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玉米茎腐病防治措施
(1)选育和种植抗病、耐病优良品种。
(2)对制种玉米在抽雄时及时将发病雌雄株拔除。玉米收获后发病株,集中烧毁或结合深翻土地而深理。
(3)实行玉米与其他非寄主作物轮作,防止土壤病原菌积累。发病重的地块可与水稻、马铃薯、蔬菜作物实行2-3年轮作。
(4)适期晚播,北方春玉米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能防治茎腐病的发生,比早播的发病率低11.3%-67.5%,增产12.6%-32.3%,套种玉米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发病轻,夏玉米6月15日左右播种发病轻。
(5)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于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磷氮肥配合使用。严重缺钾地块,一般施硫酸钾100-150kg/hm2;一般缺钾地块施硫酸钾70-105kg/hm2。在玉米播种和抽雄时,将硫酸锌、尿素、三元复合肥按每公顷22.5-30.0kg、225kg、225kg施入土壤,可增产8.4%一10.2%。
(6)利用增产菌按种子重量0.2%拌种,对茎腐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土壤中接种木霉菌并加入每克土4-6微克的三唑酮,防治效果比单独使用更显著。同时在种子包衣之前,采用玉米生物种衣剂(ZSB)按1:40拌种,或诱抗剂浸种,或用根保种衣剂等对玉米茎腐病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防治效果比较明显,发病严重地块用25%叶枯灵或2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25%瑞毒霉(甲霜炭)可湿性粉剂,或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叶面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