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经济作物病虫草害 > 大豆花叶病毒病

大豆花叶病毒病

编辑:任姣姣 浏览次数:3546

大豆花叶病毒病分布为害

大豆花叶病毒病在大豆产区占大豆病毒病的70%-95%,常年产量损失5%-7%,重病年减产10%-30%,个别年份或少数地区可减产50%以上。病株减产因素主要是豆荚数少,百粒重下降,萌发率、蛋白质含量及含油量降低。

大豆花叶病毒病症状

花叶病毒病的症状因品种、植株的株龄和气温的不同,差异很大。

轻病株叶片外形基本正常,仅叶脉颜色较深;重病株则叶片皱缩,向下卷,出现浓绿、淡绿相间,起伏呈波状,甚至变窄狭呈柳叶状,接近成熟时叶变成革质,粗糙而脆。

大豆花叶病毒病病原

为大豆花叶病毒,简称SMV,属马铃薯Y病毒组。

大豆花叶病毒病发病规律

播种带病种子,病苗真叶展开后便呈现花叶斑驳。老叶症状不明显,后期病株上出现老叶黄化或叶脉变黄现象。在感病品种上,感病6-14天后出现明脉现象,后逐渐发展成各种花叶斑驳,叶肉隆起,形成疱斑,叶片皱缩。严重时,植株显著矮化,花荚数减少,结实率降低。在抗病力强的品种上症状不明显,或仅新叶呈轻微花叶斑驳。

病株矮化的现象仅出现于种子带毒和早期感毒而发病的植株,后期由蚜虫传播而发病的植株不矮化,只有新叶出现轻微花叶斑驳。花叶症状还与温度的高低有关,气温在18.5℃左右,症状明显,29.5℃时症状逐渐隐蔽。

感染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植株种子有时种皮着色,其色泽常与脐色有关。脐色为黑色的则出现黑斑;脐色为黄白色的,则出现浅褐色斑;种皮为黑色而脐为白色的,则呈现白色斑;病叶呈皱缩花叶斑驳,病粒自脐部向外产生放射形褐色斑纹。

大豆花叶病毒病防治措施

大豆病毒病的防治应采取以播利,种子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措施,不断培育抗病品种则是控制病害的根本途径。

(1)有些病毒病还处于局部地区发生,为了防止这些危险性病害扩散,应加强检疫。

(2)种子带毒是大豆病毒病的初侵染源。调查资料显示种子带毒率一般达30%以上,重者达80%。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无病种子繁育基地,生产种子供生产应用。

(3)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对病毒病抗性差异显著。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经济和有效的途径。

但抗该病的大豆品种的抗病性存在退化问题,因此需要在育种时经常去杂和交替种植。

(4)耕作制度和田间管理:①选择适当的播期,缩短幼苗与蚜虫发生高峰的相遇时间。②种植时适当与蚜虫的其他寄主植物隔离。③田间出苗后,尽早病苗。④田间地头杂草,铲除蚜虫繁殖场所。

(5)应用化学防治的策略是通过化学防治控制蚜虫和蓟马的发生、数量和迁飞,切断田间毒源再传播的途径,从而控制该病的扩散。①种子处理:用大豆种衣剂包衣,可防治地下害虫及早期蚜虫。②喷雾:10%毗虫啉1500倍液,或5%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对水喷雾。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其他相关病害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豫B2-20100047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火爆商标注册证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