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果树病虫草害 > 柑橘黄斑病

柑橘黄斑病

编辑:艳艳 浏览次数:788

柑桔黄斑病为害叶片和果实,症状有两种:一种是脂点黄斑型。病菌侵染春梢后,叶片背面出现几十到上百个针头大小的褪色小点,以后扩展成大小不一的黄色斑块,并在病斑上出现疱疹状淡黄色小粒点。随着病斑老化,小粒点颜色加深,变暗褐色或黑褐色,在叶片的正面,形成不规则黄斑。另一种是褐色小圆星型。表现在秋梢叶片上,形成直径0.1~0.3cm边缘黑褐色、中央灰白色,并有许多小黑点的病斑。该病是一种引起的。在6~7月以后发病严重。

柑橘黄斑病

柑橘黄斑病-为害症状

受害植株的一个叶片上可生数十或上百个病斑,使光合作用受阻,树势被削弱,引起大量落叶,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嫩梢受害后,僵缩不长,影响树冠扩大;果实被害后,产生大量油瘤污斑,影响商品价值。

该病基本上可分为脂点黄斑型、褐色小圆星型和混合型。果实也可发病。

1.脂点黄斑型发病初期叶背上出现针头大小的褪绿小点,半透明,后扩展为大小不一的黄斑,在叶背出现疱疹状淡黄色突起的小粒点,几个或十几个群生在一起,随着叶片长大,病斑变为褐色至黑褐色的脂斑。病斑相对应的叶片正面亦可见到不规则的黄斑,边缘不明显,该病主要发生在春梢叶片。常引起大量落叶。

2.褐色小圆星型发病初期出现赤褐色芝麻粒大小的近圆形斑点,以后稍扩大,变成圆形的斑点,病斑边缘凸起色深,中间凹陷色稍淡,后变成灰白色,并在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主要发生在秋梢叶片上。

3.混合型是在同一张叶片上发生脂点黄斑型的病斑,又有褐色小圆星型病斑,多出现在夏梢叶片上。以上三种症状的产。生原因是由于感染时期、寄主组织发育阶段以及寄主的生理状态差异所造成的。

4.果上症状病斑常发生在向阳的果实上,仅侵染外果皮,初期症状为疱疹状污黄色小突粒,此后病斑不断扩展和老化,点粒颜色变深,从病部分泌的脂胶状透明物被氧化成污褐色,形成1~2厘米的病健组织分界不明显的大块脂斑。

柑橘黄斑病-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是子囊菌亚门球腔菌属的柑橘球腔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和落叶中越冬。第二年春子囊果释放子囊孢子借风雨等传播。子囊孢子萌发后并不立即侵入叶片,芽管附着在叶片表面伸长发育成表生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后再从气孔侵入叶片,经2~4个月潜伏期后才表现症状。该病原菌生长适温为25℃左右,5~6月温暖多雨,***有利子囊孢子的形成、释放和传播为害,是该病发病的高峰期。柑橘种类和品种中以红橘、早橘和朱红***重,甜橙、温州蜜柑等品种较轻。栽培管理粗放、施肥不足的柑园造成树势衰弱;或不注意清园,积累大量菌源,均会加重发病。

柑橘黄斑病-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特别对树势弱,历年发病重的老树,应增施有机质肥料,并采用配方施肥,促使树势健壮,提高抗病力。

(2)抓好冬季清园,扫除地面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3)药剂保护。结果树在谢花2/3时、未结果树在春梢叶片展开后,开始***次喷药防治,相隔20天和再相隔30天左右各喷药一次,共2~3次。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也可在梅雨之前2~3天喷***次农药,隔1个月左右再喷一次,可喷多菌灵和百菌清混合剂(按6:4的比例混配)600~800倍液,亦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波尔多液、托布津、退菌特等农药防治。并可兼治疮痂病。

拟脂点黄斑病的症状与黄斑病的症状相似,一般于6~7月在叶背面出现许多小点,其后周围变黄,病斑不断扩展老化,病部隆起,小点可相连成不规则的大小不一的病斑,颜色黑褐,病斑相对应处的叶面亦出现不规则的黄斑。柑、橘、橙、柚均有此病发生。该病的发生与螨类严重为害也有一定的关系。例如春梢嫩叶被红蜘蛛严重为害或新梢叶片被锈壁虱严重为害,叶片油胞遭破坏后,极易发生此症状。防治方法参照黄斑病,并应认真结合防治螨类。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关柑橘黄斑病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柑橘黄斑病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其他相关病害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豫B2-2010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