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玉米黑穗病、玉米黑粉病
玉米瘤黑粉病分布为害
玉米瘤黑粉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常为害玉米叶、秆和果穗等部位幼嫩组织,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发生普遍,暴发年份能造成50%以上的减产,甚至绝收。
玉米瘤黑粉病的症状
植株地上幼嫩组织和器官均可发病,病部的典型特征是产生肿瘤。病瘤初呈银白色,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并迅速膨大,常能冲破苞叶而外露,表面变暗,略带淡紫红色,内部则变灰至黑色,失水后当外膜破裂时,散出大量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果穗发病可部分或全部变成较大肿瘤,叶上发病则形成密集成串小瘤。
玉米瘤黑粉病的病原
病原为玉蜀黍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
玉米瘤黑粉病发病规律
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混有病残体的堆肥也是初侵染源之一。玉米抽雄前后如遇干旱,又不能及时灌溉,常造成玉米生理干旱,膨压降低,抗病力变弱,利于病菌的侵染和发病,田间高温多湿易于结露,以及暴风雨过后,造成大量损伤,都会造成严重发病,连作田、高肥密植田往往发病较重。
玉米瘤黑粉病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
(2)与非禾谷类作物轮作2-3年。
(3)早春结合防治玉米螟,及时处理玉米秸秆,收获后田间病残体,秋季实行深翻土壤,减少初侵染来源。
(4)加强水肥管理,在抽雄前后适时灌溉,避免受旱。及时防治玉米螟,尽量减少虫伤和耕作机械损伤。
(5)药剂拌种,可用20%萎锈灵乳油500m1拌种100kg,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g拌种100kg。玉米抽雄前可喷施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600-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