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病虫草害 > 西葫芦性角斑病

西葫芦性角斑病

编辑:艳艳 浏览次数:878

西葫芦性角斑病子叶发病,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干枯。叶片发病,初呈鲜绿色水浸状病斑。

西葫芦性角斑病

英文名称:Summerbacterialangularspot

病原中文名称:丁香假单胞杆菌流泪致病变种(黄瓜角斑病假单胞菌)

病原拉丁学名:Pseudomonassyringaepv.1achrymans(SmithetBryan)Young,Dye&Wilkie.

病原分类地位:域、普罗特斯门、γ普罗特斯纲、假单胞菌目、假单胞菌科、丁香假单胞菌属

病害类型:

主要寄主:冬瓜、节瓜、葫芦、西葫芦、丝瓜、甜瓜、西瓜、黄瓜、笋瓜等。

危害部位:叶片、叶柄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

传播因子:种子、病残体、土壤、流水

防治指标:(不详)

检疫地位:非检疫对象

西葫芦性角斑病危害症状

子叶发病,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干枯。叶片发病,初呈鲜绿色水浸状病斑,

渐变为淡褐色,背面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褐色斑,潮湿时病斑上溢出白色菌脓,干枯时病斑脆裂穿孔。茎、叶柄、果实发病,初为水浸状圆斑,后为灰白色,也有白色菌脓,茎、果实形成溃疡和裂纹,果实病斑可扩展到内部,使种子带菌。

病原形态特征:

Pseudomonassyringaepv.1achrymans(SmithetBryan)Young,Dye&Wilkie.称丁香假单胞杆菌流泪致病变种(黄瓜角斑病假单胞菌),属域、普罗特斯门、γ普罗特斯纲、假单胞菌目、假单胞菌科、丁香假单胞菌属。菌体短杆状相互呈链状连接,具端生鞭毛1~5根,大小0.7~0.9×1.4~2µm,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

病原培养性状:

在金氏B平板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近圆或略呈不规则形,扁平,中央凸起,污白色,不透明,具同心环纹,边缘一圈薄且透明,菌落直径5~7毫米,外缘有放射状细毛状物,具黄绿色荧光。

病原生理特性:

生长适温24~28℃,***高39℃,***低4℃,48~50℃经10分钟致死。

侵染循环:

病原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由叶片或果实伤口、自然孔口侵入,进入胚乳组织或胚幼根的外皮层,造成种子内带菌。此外,采种时病瓜接触污染的种子致种子外带菌。且可在种子内存活1年,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病菌可存活3~4个月,生产上如播种带菌种子,出苗后子叶发病,病菌在细胞间繁殖,西葫芦病部溢出的菌脓,借大量雨珠及大棚膜水珠下落,或结露及叶缘吐水滴落、飞溅传播蔓延,进行多次重复侵染。露地西葫芦蹲苗结束后,随雨季到来和田间浇水开始,始见发病,病菌靠气流或雨水逐渐扩展开来,一直延续到结瓜盛期,后随气温下降,病情缓和。

病菌也可从气孔、水孔及自然伤口侵人。发病温限10~30℃,适温24~28℃,适宜相对湿度70%以上易发病,大棚高湿有利于发病。病斑大小与湿度相关:夜间饱和湿度大于6小时,叶片上病斑大且典型;湿度低于85%,或饱和湿度持续时间不足3小时,病斑小;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在田间浇水次日,叶背出现大量水浸状病斑或菌脓。有时,只要有少量菌源即可引起该病发生和流行。

西葫芦性角斑病发病因素

(1)连作地、前茬病重、土壤存菌多;或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或土质黏重,土壤偏酸易发病。

(2)氮肥施用过多,植株生长过嫩;栽培过密,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差易发病。

(3)种子带菌,育苗用的营养土带菌;或有机肥没有腐熟或带菌易发病。

(4)气候温暖、高湿、多雨、多雾、重露易发病。

(5)大棚栽培的,往往为了保温而不放风、排湿、引起温度过大的易发病。

(6)阴雨天或清晨露水未干时整枝打杈,伤口难于愈合,或虫伤多易发病。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关西葫芦性角斑病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西葫芦性角斑病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其他相关病害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豫B2-2010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