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粮食作物病虫草害 > 水稻黑粉病

水稻黑粉病

编辑:史春雨 浏览次数:3021

别名:水稻黑穗病、水稻墨黑穗病、水稻乌米谷、水稻黑肿病

水稻黑粉病分布为害

在我国中部和南部稻区发生普遍。过去主要发生于晚稻后期中下部衰老叶片上,影响不大。但近年局部地区在杂交稻上发生普遍,明显影响稻株结实率和谷粒充实度。

水稻黑粉病

水稻黑粉病的症状

染病稻粒呈污绿色或污黄色,其内有黑粉状物,成熟时腹部裂开,露出黑粉,病粒的内外颖之间有黑色舌状突起,常有黑色液体渗出,污染谷粒外表,扒开病粒可见种子内局部或全部变成黑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

水稻黑粉病的病原

病原为稻叶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

水稻黑粉病发病规律

病菌以厚垣孢子在种子内和土壤中越冬,种子带菌随播种进入稻田和土壤。该菌厚垣孢子抗逆力强,在自然条件下能存活1年,在储存的种子中能存活3年,在55℃恒温水中浸10分钟仍能存活,通过家禽、家畜等消化道病菌仍可萌发,该菌需经过5个月以上休眠,气温高于20℃,湿度大,通风透光,厚垣孢子即萌发,产生担孢子及次生小孢子。

借气流传播到抽穗扬花的稻穗上,侵入花器或幼嫩的种子,在谷粒内繁殖产生厚垣孢子。水稻孕穗至抽穗开花期及杂交稻制种田父母本花期相遇差的,增加了病菌侵染概率,发病较重,此外雨水多或湿度大,施用氮肥过多也会加重该病发生。在杂交制种不同组合中,存在着母本内外颖终不能闭合的现象,称作开颖,开颖率高的组合,如汕优63,开颖率高达30%-40%,则发病率高。品种间发病率高低差异较大,汕优63年制种田,病穗率高达92%,病粒率25.19%。

水稻黑粉病

水稻黑粉病防治措施

(1)实行检疫,严防带菌稻种传入无病区。

(2)注意明确当地老制种田土壤带菌与种子带菌两者作用的主次。以种子带菌为主的地区,播种前必用10%盐水选种,淘汰病粒,然后进行种子,方法参见稻瘟病。

(3)实行2年以上轮作,病区家禽、家畜粪便沤制腐熟后再施用,防止土壤、粪肥传播。

(4)加强栽培管理,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制种田通过栽插苗数、苗龄、调节出秧整齐度,做到花期相遇。孕穗后期喷洒赤霉素等均可减轻发病。

(5)杂交制种田或种植感病品种,发病重的地区或年份,于水稻盛花高峰末期和抽穗始期,各喷1次三唑类剂。而于盛花高峰末期喷1次即可,应避开花期,于下午施药,以免产生药害。此外也可在水稻穗期喷洒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00-3000倍液,能有效地防治本病,还可兼治纹枯病、稻曲病、叶鞘腐败病。

(6)在杂交稻的配制上,要选用闭颖的品种,可减轻发病。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其他相关病害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5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豫B2-2010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