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经济作物病虫草害 > 大豆黑点病

大豆黑点病

编辑:艳艳 浏览次数:923

大豆黑点病初在茎基及下部分枝上出现灰褐色病斑,边缘红褐色,渐变为略凹陷的红褐色条维,后变为灰白色,长条形或椭圆形,严重时扩致至全茎,上生成行排列的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较其他病菌的黑点为大。

大豆黑点病

大豆黑点病为害症状:

(1)茎秆。初在茎基及下部分枝上出现灰褐色病斑,边缘红褐色,渐变为略凹陷的红褐色条维,后变为灰白色,长条形或椭圆形,严重时扩致至全茎,上生成行排列的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较其他病菌的黑点为大。

(2)豆荚。初生近圆形褐色病斑,后变灰白色干枯而死,其上也生小黑点。病荚中籽粒表面密生白色菌丝,豆粒呈苍白色萎缩僵化。

大豆黑点病发病条件:

病原为大豆拟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菜豆间座壳大豆变种,属子囊菌亚门。

(1)形态。分生孢子器球形、扁球形。分生孢子梗瓶状,较简单,无色。分生孢子有2种:α型分生孢子无色梭形,含2个油球;β型分生孢子无色,单胞,丝状,发生较普遍。子囊壳球状,底略平,具长而末端尖细的喙。子囊长棒状,子囊孢子释放前子囊溶化成粘液。子囊孢子梭形,双细胞,无色。

(2)特性。寒冷干燥条件下,菌丝可在种子中存活2年之久。

大豆黑点病传播途径:

(1)越冬。病菌以分生孢子器、菌丝体或子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菌丝在种子内越冬。

(2)侵入。第二年在越冬残体或当年脱落的叶柄上产生分生孢子器,初夏在越冬的茎上产生子囊壳,释放子囊孢子侵入寄主。病菌侵入寄主后,只在侵染点处直径2cm范围内生长,待寄主衰老时才逐渐扩展。多数染病的种子是在黄荚期受侵染引起的。

大豆黑点病发生规律:

(1)气候因素。大豆生长后期多雨、高温,发病重。干湿交替天气促使荚衰老、开裂,利于病菌侵染,发病重。

(2)栽培因素。延迟收获可加重病情,感染病毒或缺钾可加速种子腐烂。

大豆黑点病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拌种双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2)农业防治:选用无病种子。重病田实行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及时收割,收获后田间病残体,并进行深耕。

(3)药剂防治:生长后期温暖潮湿时可以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再喷1次。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关大豆黑点病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大豆黑点病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其他相关病害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豫B2-20100047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火爆商标注册证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