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粮食作物病虫草害 > 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

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

编辑:艳艳 浏览次数:801

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一种为害小麦、大麦的根、芽鞘、叶及种子,引起根腐病或斑点病。主要子囊座及子囊表现为根腐、基腐、叶斑、黑胚等症状。

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

基本信息/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

中文名称: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

英文名称:Bipolarissorokiniana(Sacc.)Shoemaker——Cochliobolussativus.

病原中文名称:麦根腐平脐蠕孢(离蠕孢)

病原拉丁学名:Bipolarissorokiniana(Sacc.)Shoemaker.

病原分类地位:界、半知菌类,丝孢菌纲、丝孢菌目、暗色菌科、平脐蠕(离蠕孢)孢属

病害类型:

地理分布:各玉米产区普遍发生

主要寄主:玉米

危害部位:基部、根颈部

传播因子:种子、土壤、玉米病残体、农家肥

为害症状/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

发病初期玉米茎基1~3节出现大小不等的浅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展,颜色由褐色变为黑褐色,气生根变为黑褐色,后期病斑环茎基一周,病节髓组织呈黄褐色干腐状。发病重的植株从病部折断倒伏。

发病条件/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

从病原来看禾谷镰刀菌在高湿、中湿、低湿条件下都能致病,高湿、中湿条件下发病率高。串珠镰刀菌在高湿条件不发病,而腐霉菌只在高湿条件下才发病。

发病因素/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地,土壤得不到深耕,耕作层浅缺少有机肥;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衰弱,发病重。

(3)种子带菌、肥料未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苗期低温多雨,成株期高温、高湿或长期连阴雨的年份。

防治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方法

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是土传病害,且由多种寄生和半寄生性病原菌引起,在各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因此对于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的防治很重要,那么如何防治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呢? 如何防治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 (1)播种或移栽前,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

(4)育苗移栽或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5)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

(6)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穴施杀虫的药土,

(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9)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密植,及时摘除茎部处2~3片叶子,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及时病株、老叶,集中烧毁,病穴施药。

(10)及时喷施除虫药,防治好蚜虫、灰飞虱、玉米螟及地下害虫,断绝虫害传毒、传菌途径;防止病菌、病毒从害虫伤害的伤口进入而危害植株。

(11)高温干旱时应经常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

(12)在明确当地致病菌种类和主要发病规律后,以应用抗病品种为基础,配合药剂处理种子、调整茬口、适期晚播、合理密植、与矮秆作物间作、增施有机肥和硫酸钾肥、及时防治玉米螟等综防措施,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和危害。

生物防治:

(1)浸种剂:80%剂402水剂5000倍液浸种24小时后,捞出晾干即可播种。

(2)发病时喷施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的防治方法,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病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其他相关病害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豫B2-2010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