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llmm,翅展21-27mm,体、前翅白色略带红色,前翅前缘具小黑点5个,中室中央及端部各生1个黑点;后翅白色,半透明点。卵长0.5mm,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后变黄至灰褐色。末龄幼虫体长约20mm,蜡黄色,胸部、腹部背面生浅红褐色纵纹2条。蛹长10—12mm,长纺锤形,尾端略尖,黄褐色,无尾刺。
发生规律
在海南省年生10代,世代重叠。冬季无休眠现象。[1] 一年发生10代,一代需时27-74天,卵期3-4天,幼虫期[2~ 32天,蛹期8~33天,成虫期2~7天。雌成虫产卵于椰子树雄花上,幼虫孵出后即以其为食,幼虫大多数随雄花下落,如落至雌花或幼果上即侵入为害,但这种情况不多,一般是落至叶腋或地上。落入叶腋的幼虫,即在此处生活,以新落下的雄花为食,落在地面的虫体,则多为其他生物所戕害,难以继续生存。生活于叶腋的幼虫成长至lo毫米以上后,常吐丝粘着它的排泄物构筑隧道潜居其中,待老熟后离开隧道出外寻找隐蔽处化蛹。成虫羽化多在晚上进行,待交配后又产卵于雄花上。[2]
防治方法
在罗汉果开花、收果前,及时被害的花穗和被蛀的果实,冬季结合清园,把园内枯叶、枯花、落果集中销毁。
在幼虫出现的高峰期轮换选用20%速灭杀丁2000~4000倍液、2.5%敌杀死2500~5000倍、90%敌百虫1000倍液、25%杀虫双250~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12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