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霜霉病分布为害
油菜霜霉病在各油菜产区均有分布,尤以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及山区冬油菜区发病重,春油菜区发病少且轻。一般发病率为10%-30%,严重者可达,可引起全田植株枯死。
油菜霜霉病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致受害处变黄,长有白色霉状物。花梗染病顶部肿大弯曲,呈“龙头拐”状,花瓣肥厚变绿,不结实,上生白色霜霉状物。叶片染病初现浅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多角形的黄色斑块,叶背而长出白霉,受害严重的叶片变黄,甚至干枯早落,花梗受害后膨大不结果。
油菜霜霉病病原
病原为寄生霜霉,属鞭毛菌亚门。
油菜霜霉病发病规律
冬油菜区,病菌以卵饱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粪肥里和种子内越夏,秋季萌发后侵染幼苗,病斑上产生抱子囊进行再侵染。
冬季病害扩展不快,并以菌丝在病叶中越冬,翌春气温升高,又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再次侵染叶、茎及角果,油菜进人成熟期,病部又产生卵抱子,可多次再侵染。远距离传播主要靠混在种子中的卵孢子。
近距离传播,除混在种子、粪肥中的卵孢子直接传到病田外,主要靠气流和灌溉水或雨水传播,孢子囊由干孢囊梗干缩扭曲,则从小梗顶端放射至空中随气流传到健株上,传播距离8-9m,土中残体上卵孢子通过水流流动,萌发后产生的孢子囊随雨水溅射到健康幼苗上。
该病发生与气候、品种和栽培条件关系密切,气温8-16℃、相对湿度90%、弱光利于该菌侵染。生产上低温多雨、高湿、日照少利于病害发生。
长江流域油菜区冬季气温低,雨水少发病轻,春季气温上升,雨水多,田间湿度大易发病或引致薹花期该病流行。连作地、播种早、偏施氮肥或缺钾地块及密度大、田间湿气滞留地块易发病。
低洼地、排水不良、种植白菜型或芥菜型油菜发病重。
油菜霜霉病防治措施
(1)选用丰产、抗病品种。发现有花枝肿胀时,应及时剪除,并将其带出田外或者深埋。开深沟排水,中耕松土,减少菌源。
(2)苗期用50%烯酸吗琳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于叶片的背面,防治1-2次即可。初花期当病叶率达10%时进行第1次防治,隔5-7天再防治1次。如阴雨天气多,防治3次较好。
常用药剂有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2%霜脉睛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9%烯酸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烯酞吗琳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