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白纹羽网病症状
病根上有根状菌束缠绕,初白色,后变为灰褐色,病根腐朽,剥开皮层后,可见菌丝体集结成扇状,紧贴木质部,并形成菌核。病树逐渐衰弱,终致枯死。山西、江苏、广东、四川均有发生。
桑树白纹羽网病病原
Rosellinia necatrix (Hart.)Berl.称褐座坚壳,属子囊菌亚门。寄生在桑树主干表面的菌丝膜系由很多菌丝纵横交叉形成的,菌丝膜内部的菌丝是薄壁菌丝,直径 2um,也有小于1um的。其外部的菌丝是厚壁菌丝,直径4um,丝隔37-65um处有一节膜,生出犁形膨胀胞,是该菌重要特征。犁形胞直径7- 8um,常形成厚垣孢子,进行繁殖。病菌的菌丝束从根的内部组织侵入后,使木栓层与木质部分离。皮层完全腐烂后,木质部产生块状不定形黑褐色菌核,大小 1×0.5(mm)。该菌在茎基处长出分枝的孢子梗,一个主枝上生出15-20个分枝,端部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至长卵圆形,单胞或2-3胞,大小 7.25×2.50(um)。病树全部腐朽,营养菌丝发育衰退后进入有性态。子囊壳产生于根表孢子梗丝中,球形,基生短柄,外壁黑色,内壁无色,内含子囊及侧丝。囊圆筒形,有细长的梗,大小200-300×5-47(um),子囊顶部具一椭圆形小块,子囊内具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长梭形,两端尖,黑褐色,大小40×7(um)。
桑树白纹羽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根状菌索、菌核在土壤中寄生或腐生进行越冬。病菌与桑根接触即传染,该菌多在土表1-l0cm之间。病菌生长适温25℃,土壤湿度60%-80%,菌丝生长快。该病常年发生,5-8月蔓延很快。丘陵山区新建桑园易发病。
桑树白纹羽网病防治方法
参见桑紫纹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