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性角斑病症状
又称芝麻假单胞叶斑病、芝麻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苗期、成株均可发病。幼苗刚出土即可染病,近地面处的叶柄基部变黑枯死。成株叶片染病,病斑呈多角形,大小2-4mm,黑褐色,前期有黄色晕圈,后期不明显。湿度大时,叶背溢有菌脓,干燥时病斑脱落或穿孔,造成早期落叶。
芝麻性角斑病病原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esami (Malkoff.) Young et al. 称丁香假单胞菌芝麻致病变种,属。菌体杆状,大小1.2-3.8×0.6-0.8(μm),单生或双生,无荚膜无芽孢,极生2-5根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生长适温30℃,35℃,0℃,41℃不能生长,致死温度约49℃。病菌有2个生理小种。
芝麻性角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种子和叶片上越冬,播种带菌种子是该病主要初侵染源,病菌也可在病残体中越冬,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1个月,4-40℃条件下病菌可在病残体上存活165天,在种子上能存活11个月,降雨多的年份发病重。
芝麻性角斑病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种子用0.5%的96%硫酸铜或置入48-53℃温水中浸种30分种,防效可达80%以上。国外用51-52℃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 0.025%硫酸链霉素浸种效果也很好。
(2)发病初期及早喷洒1: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3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700-8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72%农作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