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麻褐斑病症状
又称叶斑病或斑点病。黄麻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但以苗期和幼株期发生居多。叶片染病,初生褐色小斑,扩展后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间黄褐色,四周褐色,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圆果种黄麻的老病斑易破裂穿孔,长果种则少见。
黄麻褐斑病病原
Phyl10sticata corchori Sawada称黄麻叶点霉,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黑褐色,大小80-125×65-90(μm)。分生孢子梗无色,条状,大小 6-10×3(μm)。分子孢子卵形至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8-11×5-6(μm)。据台湾报道P.nigra Sawada称黑叶点霉,也是该病病原。
黄麻褐斑病传播途长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田间病残组织上越立,翌春菌丝体生长,分生孢子器吸水,缢出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生长期间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苗期低温多雨利于病菌入侵和发病。生产上长果种黄麻较圆果种发病轻。
黄麻褐斑病防治方法
(1)进行3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及时深翻,消灭病残组织中的病菌,减少为害。
(2)选用健康、饱满的种子,做到适期播种,防止过早播种。
(3)加强麻田管理,及时间苗,增施草木灰,提高麻株抗病力。
(4)发病初期,尤其是在寒流侵袭前,喷洒12%绿乳铜乳油或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400倍液,均有良好防病保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