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角斑病症状
双称叶斑病,分布在各苎麻产区。多从下部叶片向上扩展,初为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小斑,扩展过程中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病斑,大小2-3mm,褐色至暗褐色,大流行时扩展融合成大斑,大片组织褐变,造成叶片干枯脱落。
苎麻角斑病病原
Cercospora boehmeriae Peck.称苎麻麻尾孢,属半知菌亚门。异名C.krugliana Chipp et Muller; C.fukuii Yam.子座小,分生孢子梗1-10根丛生,褐色,具隔膜数个。分生孢子鞭状至倒棍棒状,无色,有隔膜2-4个,大小20-125×2-5(μm)。菌丝发育适温25℃,适宜pH4.3,潜育期10-11天。
苎麻角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菌丝在病叶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在苎麻生长期间,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多雨利于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苎麻角斑病防治方法
(1)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栽植苎麻,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施磷钾肥。
(2)及时田间的病残组织,减少越冬菌源。
(3)发病重的地区于发病初期喷洒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2次,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75-8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