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经济作物病虫草害 > 野蛞蝓

野蛞蝓

编辑:诗哲 浏览次数:3173

野蛞蝓的学名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 属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别名蜒蚰螺、鼻涕虫、旱螺等。分布在西南、长江流域、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河南、安徽等省烟区。

野蛞蝓的寄主

烟草、棉花、大豆、甘薯、绿肥、麻类、蔬菜等多种作物和杂草。

野蛞蝓的为害特点

野蛞蝓

食叶成缺刻或孔洞,苗期大发生时,3—5天内可把烟草叶片吃光或粪便污染烟苗,致烟苗枯死。

野蛞蝓的形态特征

成体伸直时体长30一60mm,宽4—6mm;内壳长4mm,宽2.3mm。长梭型,柔软、光滑而无外壳,体表暗黑色或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触角2对,暗黑色,下边一对短,约1mm,称前触角,有感觉作用;上边一对长约4mm,称后触角,端部具眼。口腔内有角质齿舌。体背前端具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其内有退化的贝壳(即盾板),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线,即生长线,同心圆线中心在外套膜后端偏右。呼吸孔在体右侧前方,其上有细小的色线环绕。嵴钝。粘液无色。在右触角后方约2mm处为生殖孔。卵椭圆形,韧而富有弹性,直径2—2.5mm,白色透明可见卵核,近孵化时色变深。初孵幼体长2—2.5mm,淡褐色,体形同成体。

野蛞蝓的生活习性

云、贵烟区年生2—6代。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同体受精繁殖,产卵量400多粒,卵堆产在潮湿的土内,卵期10一17天,幼虫期55天。上述烟区春秋两季发生为害严重。4—6月受害烈,长江流域5—7月为害重。野蛞蝓夜间活动,白天潜伏,耐饥力130多天。气温11.5—18.5℃,土壤含水量20%一30%对其有利。气温高于25℃,即迁移至土缝或土块下停止活动。

野蛞蝓

野蛞蝓的防治方法

(1)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远离油菜、蚕豆等作物的地块育苗或栽植。

(2)及时铲除田间、地边杂草,野蛞蝓的孽生场所。

(3)在苗床或烟田四周于傍晚撒石灰粉,667m25—7.5kg。

(4)必要时于傍晚喷洒灭蛭灵900倍液,每667m2 喷对好的药液75L。

(5)于傍晚撒菜叶作的诱饵,翌晨揭开菜叶捕杀。

(6)提倡施用6%密达杀螺颗粒剂,每667m2用药0.5一0.6kg,拌细砂5—10kg,均匀撒施,用药时间以种子发芽时或苗期为害初期为宜,在雨后或傍晚。施药后24小时内如遇大雨,药粒易冲散,需酌情补施。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其他相关病害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豫B2-2010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