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经济作物病虫草害 > 茶树扁刺蛾

茶树扁刺蛾

编辑:诗哲 浏览次数:2781

茶树扁刺蛾的学名

Thosea sinensis (Walker)鳞翅目,刺蛾科。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东向靠近边境线,西向自陕西、甘肃、青海折入四川、云南。

茶树扁刺蛾的寄主

茶、桑、麻类、桃、李、梨、柑桔、芒果、乌柏、油桐、栎等。

茶树扁刺蛾

茶树扁刺蛾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lO~18毫米,翅展26~35毫米。体翅灰褐色,前翅前缘近2/3处斜向内缘有一暗褐色横带线纹,斜线纹内方色较浅。后翅暗灰色。卵长椭圆形,略扁平,淡黄绿色,近孵化时变褐色。幼虫共6龄。l龄幼虫体淡红色,扁平;2龄幼虫体绿色,较细,背线灰白色;3龄幼虫有较明显的灰白色背线;4龄幼虫背线白色,较宽;5龄幼虫在背线中部两侧出现1对红点;6龄幼虫虫体两侧出现一列细小红点。成长后幼虫体长21~26毫米,淡鲜绿色,椭圆而较扁平,背隆起,背中央有一条白色纵线,两侧各有一列橘红色至橘黄色小点,近中间一个比较明显。每一体节具4个绿色枝状丛刺,体侧边缘一对大而明显,亚背线处一对较短。蛹椭圆形,初化蛹时为乳白色,羽化前变黄褐色。蛹茧卵形,硬脆,淡黑褐色。

茶树扁刺蛾的生活习性

扁刺蛾在长江中下游茶区一年发生2代,在江西、广东偏南茶区少数可发生3代,均以老熟幼虫在茶树根际表土内越冬。4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开始羽化,代幼虫在6~7月为害茶叶,第二代卵于8月上、中旬开始孵化。成虫昼伏夜动,有趋光性,卵散产于茶丛中下部叶面,在茶园中往往近园道的茶丛上卵量较多。幼虫移动性差,初孵幼虫一般在着卵叶叶背取食,取食下表皮及叶肉,被害叶呈现不规则形半透明的枯斑;3龄后在夜晚和清晨常爬至叶面活动,一般自叶尖蚕食,形成较平直的吃口,常食至2/3叶后便转叶危害,同一枝条或同一茶丛则自下向上取食危害,待茶树叶片食尽后再向临近茶枝或茶丛缓慢转移。此外,幼虫虫体上长有毒刺,人体皮肤触及后引起、疼痛,妨碍正常的采茶及田间管理工作。幼虫老熟后爬至茶树根际落叶下或表土中结茧化蛹。化蛹部位在茶树根际落叶多、土壤疏松的,则就近结茧;落叶较少、表土板结,则结茧比较分散。入土化蛹的幼虫,其入土深度一般在3~5厘米,个别的可深达30厘米。各虫态历期:卵期5~8天,幼虫期28~44天(越冬幼虫210天左右),蛹期9~20天,产卵前期1~2天,成虫期3~7天。在安徽皖南,幼虫分龄历期:l龄2.5天,2龄4.5天,3龄6.5天,4龄7.4天,5龄7.6天,6龄6.7天。

一年中,以第二代危害较重,在同一块茶园中以园道附近的茶树受害较重。影响扁刺蛾种群消长的关键因子是天敌。常见的天敌昆虫有历蝽、益蝽、健壮刺蛾寄蝇等。另外,还有寄生、核型多角体病毒。由于天敌的作用,一般可使扁刺蛾的病死率达35%~50%,核型多角体病毒流行的年份,幼虫病死率可高达90%以上。

茶树扁刺蛾的防治方法

(1)清园灭茧  结合冬耕施肥,将茶树根际附近的枯枝落叶及表土清至行间,深埋人土,使蛹羽化时成虫不能出土而死亡。

茶树扁刺蛾

(2)生物防治  收集由病毒致死的虫尸,每亩用50头虫尸,研碎后加水喷洒,可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3)农药防治  防治适期应掌握在2、3龄幼虫期。施式以低容量侧位喷雾为佳,药液应主要喷在茶树中下部叶背。农药可选用80%敌敌畏(每亩用药50毫升)、80%敌百虫晶体(每亩用药70~80克)、25%喹硫磷(每亩用药25~30毫升)、50%辛硫磷(每亩用药50毫升)、10%氯氰菊酯(每亩用药20~25毫升)、2.5%溴氰菊酯(即敌杀死,每亩用药15~20毫升)、2.5%联苯菊酯(即天王星,每亩用药20毫升)。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其他相关病害

版权所有 WWW.3456.TV-火爆农资招商网 Copy Right©2009-2024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豫B2-20100047